关注家庭小实验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均来源于实践”,主张“从做中学”,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源于实际生活。
目前初中的实验教学重点仍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维的教学双方协调的实验活动。演示实验的特殊魅力不仅在于它的丰富多彩,而且在教学中有着“百闻不如一见”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寓教学于兴趣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主动、愉快、乐学的情绪,提高教学效果。但以教师为主的“演示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思想的拓展与创造。因此,在有条件的学校,学生还可经常到实验室完成学生实验,中学化学实验多数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照方抓药”的模式:实验员做好一切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前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没有异常现象就是实验做得成功,因为他与科学家的实验结论对上了号,他体验了一次成功,皆大欢喜。但这却不是我们课改理念下的成功,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帮助。
利用身边的日常用品做家庭小实验正是对学校实验的延伸和补充。由于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做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动脑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现身边的化学,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个人认为利用日常用品做小实验有下列意义:
一、 加强了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利用日常用品作做实验,既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自觉地增长化学知识,又使化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了解到化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用碱面蒸的馒头疏松多孔。日常生活里学生对这些化学现象视儿不见,但通过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懂得了生锈的原因,及如何防止铁生锈,蜡烛燃烧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为什么用碱面蒸的馒头疏松多孔,明白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思维性和创造性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家庭小实验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寻找日常生活中性能相近的替代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己设计,自行制作,自行完成实验,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又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 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日常用品做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实验。如:用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来测定家中常见溶液(例食醋、肥皂水、洗涤剂等)的酸碱性;用碘酒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淀粉;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家中保鲜膜是否有毒等。这些实验简单有趣,给学生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
总之,利用日常用品做小实验,既能使学生自觉的增长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且教师可将课本上的简单演示实验转为家庭实验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节约课堂时间来将重要知识点详细化。所以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中有必要指导学生利用日常用品做一些家庭小实验,我觉得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家庭实验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 广泛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用品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可做化学实验药品使用,如:鸡蛋壳、水垢、食盐、食醋、生石灰、熟石灰、干电池拆下的碳棒和锌片、易拉罐、铁钉、棉花、羊毛线、化纤布、各种塑料等均属于化学实验的常用药品。利用这些药品,可以做水垢成分的鉴定、鲜蛋防腐、溶液导电、衣料成分的鉴别、有毒塑料的识别等多个实验,这些实验既可弥补课堂演示实验的不足,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加深和巩固。因此在相应实验操作前期,让学生有意收集相关材料。
② 指导学生自制简易的实验仪器
学生在学习了相关化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瓶、盆、杯、罐”等仪器,设计出简朴而实用的实验仪器完成家庭小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用汽水瓶的上半截代替漏斗,塑料眼药水瓶代替胶头滴管,塑料盆代替水槽,塑料吸管代替导气管,医用注射器代替胶头滴管、量筒、集气瓶或漏斗等。学生通过简单日用品的组装从而在家中完成简单的家庭实验,在学生思索、探讨用哪种日用品代替所需实验仪器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们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智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③ 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
做好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真正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或指导学生去完成,但前提是安全的实验才可自己或小组在课外独立完成。最好是学生准备进行某一家庭实验前,向老师咨询自己所做实验中的仪器和药品及实验细节的安全性。做好家庭小实验不仅能够验证学生所学的知识,细心的学生往往能从中发现新知识。如:铝制品与食醋开始反应时无气泡,过一会才有气泡;食醋与蛋壳反应速度比盐酸与蛋壳反应速度慢得多等。
学生就自己在家庭小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应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和实验扫清障碍。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先做后导,以做论导”,主张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选定、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做”的多了,才能形成技巧,才能具备较强的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素质。从教学过程看,家庭实验属于开放性实验教学,它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可自由发挥想象,自由完成应知应会的实验,也可以探索未知的,这恰恰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实践出真知”,学生在设计、操作整个家庭实验的过程中,方案自己亲自设计,实验自己亲手操作,现象自己亲眼所见,这样探究而得到的知识是深刻、不易遗忘的;在实践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展,能力得到了提高,愿望得到了满足,每个人都从家庭实验中尝到了实验成功的喜悦,而且从失败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如此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和进行家庭小实验的积极性。
同时我认为,开放式、探究式的家庭实验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从学习过程看,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因为学生主宰着整个实验,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我想这也正是每个教师想看到的教与学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想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当然,在教学中千万不能让家庭实验“喧宾夺主”,它只是课堂演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的辅助与补充。总之,随着新课程的稳定推进,我们教师应在学生实验中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